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功勋人物谱科技篇:著名医学家——黄家驷

 

黄家驷(-),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9年6月2日,黄家驷离家赴省城南昌求学,同年秋考入省立二中。1920年入上饶中学就读,1921年转学于天津南开中学。1924年夏,以同等学历资格考取协和医学院。

1926年下半年协和医院预科停办,转入燕京大学继续学习。1930年和1933年,先后毕业于燕大和协和医学院,获理学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由此开始医生生涯。相继在协和医院和上海医学院任外科医生8年,接受了严格的临床外科学的正规训练,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出国前提升为副教授。

1941年夏考取唯一一名清华庚子赔款留美医科名额,10月抵美进入密执安大学医学院,师从欧美胸腔外科专门化创始人约翰·亚历山大教授专攻胸腔外科。在导师的指导和训练下,很快纯熟地掌握了胸外科手术,经常代表亚历山大教授到各地疗养院为肺结核病人实施外科治疗。还曾随同导师访问过有一百余年历史著称于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该院闻名的外科主任埃尔弗瑞德·布拉洛克教授及其助手们示范,表演了支气管造影术的精湛技术。

1943年秋,获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美国全国专家考试取得外科专家资格。随后,鉴于黄家驷对结核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有出色的学术成就,为美国早期胸外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推选为美国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创始委员。

1945年10月学成回国,任上海医学院教授。翌年即在上医附属中山医院和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创建胸外科,收治晚期肺结核、肺脓肿症、食管癌肿等疾病病人,开展控制压力麻醉下的开胸手术,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肺切除和食管切除术,由此开创了我国心胸外科的新局面。五十年代上书中央卫生部倡议成立了上海市胸外科医院。他是我国胸外科奠基人之一。黄家驷晚年还不遗余力地投身于开拓我国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为这门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出任上海医学院临时管理委员会委员,1952年上海医学院改组,更名上海第一医学院,任副院长兼中山医院院长。在行政工作和社会活动频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临床和教学。几年中为全国各地培训胸外科医生数百名,还先后输送主治医师到北京、山东、四川、广东、新疆、安徽等地开展工作,建立和扩大胸外科队伍。他还积极参与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扩建、教改,并主持编选医学教材、制订教学大纲,直至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及支援内地院校建设等工作,为新中国医学教育的基本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5年,黄家驷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参加制订全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中央直接领导下,筹划和部署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工作。同年受卫生部委托主持编写《外科学》,这部大型的外科教科书,是矗立在我国医学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于1958年调任中国医学院院长,次年创建为国家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八年制中国医科大学,担任第一任校长。这所学校的历届毕业生大都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各院所和各地院校的骨干力量。

1956年2月,黄家驷率领一批著名专家到湖南湘阴农村巡回医疗和开展防病治病工作,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医药卫生状况开办了新泉半农半医培训班,亲自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半农半医培训教材《农村医学》。

这样,他为发展三种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家驷老骥伏枥,犹亲自招收研究生,表现出一位医学教育家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一片赤城。黄家驷还致力于国际医学交流,出访过20多个国家,多次出席世界卫生大会和其他国际会议,不止一次在北京主持召开国际医学研讨会,学习外国先进医学经验和介绍新中国医学事业的成就,促进人类科技进步。黄家驷荣膺苏联医学科学院国外院士和印度科学院院士,1979年在美国医学会第75届年会上获世界十大杰出医学教育家荣誉奖。

1984年5月14日,黄家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